“零排放”的概念在我国工业界和环保部门是一个微妙的存在——实验室不惜代价使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但在现实中,企业往往难以承受高昂的成本,技术实现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种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此大的差距给我国西部特别是黄河流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和隐患,不容小觑。
由于“零排放”可以说是存在于实验室级别的概念,许多没有自然排污水体的地区(如河流和湖泊)已经得以上马大型化工项目,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环评,也是由于在现实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零排放”重要设施,如干化池和蒸发池,沦为排污池,成为污染环境的定时炸弹。
u9彩票799绿色 “零排放”这一看似可疑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在经济和环境领域受到追捧?结局又如何呢?“零排放”技术已经有无数论著来倡导了。这是一种“工业理想”,通常没有争议。废水“零排放”在国外称为零液体排放,简称ZLD。
这项技术的出现是由于客观的“硬需求”,即ZLD必须在以下环境中考虑: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特别严格,或企业靠近当地居民的河流或饮用水源(水库),或在非常缺水的地区,如果开发新的供水比完全恢复排水更昂贵,或公众对工厂废水排放非常反感,或污染承载力不足或当地污染承载指标已用完。
虽然零排放技术是可以实现的,但它确实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技术,因为它必须在投资和运营成本方面付出非常高的代价。这项技术需要蒸发高浓度的高盐废水,这种废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蒸发器必须采用钛材,设备投资昂贵,废水蒸发成蒸馏水,增加能耗,不利于节能,再生水成本也很高。因此,当前煤化工的“零排放”不应该被广泛推广,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